您的位置:主页 > 全球财经 > 新闻 >

观点交锋丨三场巅峰对话看产教融合未来展望

发布日期:2020-10-28 16:23     来源:网络

  十四五期间,中国类型教育要如何发展?未来产教融合将何去何从?数智时代背景下的治理体系走向何方?针对这些问题,在10月16日 “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政府、教育界、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各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共商产教融合未来发展大计,其中三场巅峰对话,更是对于未来类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对话一:面向“十四五”,类型教育新格局
  探讨十四五期间类型教育的新格局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在这场精彩的对话中,四位专家分别从专业设置、体系建设、证书标准以及终身学习四个方面为我们描述了面向“十四五”,类型教育新格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高校如何设置专业可以达到解决行业关键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自中国电子华大九天副总经理郭继旺表示,一种路径是救急,有些课程可以开展短时间的培养以及培训,需要高校能够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嫁接、组合、嵌入式解决这方面问题;另一种路径是长期发展,需要产业界和教育界合作,将行业所需人才及需求细化,明确人才所需的知识素养及技能,梳理培养路径,最后达到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的结果。
  知识快速迭代、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加呼唤新的教育模式去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需求,“工厂化学习体系”应运而生。来自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经世教育研究院院长谭方认为:职教要走一种新的类型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路。工厂化学习体系,就是在类型教育落地方面的一个创新实践,核心思路就是:教学环境工厂化/企业化,学习载体实际项目化,教学团队由专业老师和工程师联合执教,这样搭建整个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
  有了需求,搭建好了人才培养新模式后,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需求也就尤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来自北京中成毓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洪雷谈到:我们正在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1+×证书,×部分就是支撑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撑点,衡量一个毕业生是否掌握高技能、多技能,就是用证书来说话。
  人才的培养从学校走向社会并不是重点,如何构建/提供终身学习和服务体系也非常重要。来自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校企合作中心总经理高玮面对这一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新时代进入了π时代,也是人人都要成为复合型人才,行业岗位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培养一定是复合性的,无论是高职教育、本科型教育,走入社会以后还是有大量的学习要求,高校可以和培训企业携手进行人才培训,为有需求的人才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和培训。
对话二:灯塔引领,未来智能社会创想
  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中,教育数字化又应该怎样发展呢?在这场巅峰对话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分享了其他行业的数字化结合情况,对教育数字化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李修全博士首先对人工智能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介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走向了一个平台化、体系化、协同化发展的一个基础特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交互性。这些人工智能具备的能力,尤其在预测决策方面的能力给社会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具备自主性的一个维度,这样就使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生产生活很多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升效率。”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宏网副总裁李凌志,分享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媒体的融合与发展。他谈到: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于宣传引导工作产生了很大冲击,但是媒体非常好的与数字化结合,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数字时代下的媒体更重要的就是做好媒体的本职工作,及时更新信息,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有良心的媒体。
  来自中安汉唐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寒永,就数字化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进行了解读。金融行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中,通过大数据的算法,不仅可以帮助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决策的同时,还有助于进行风险控制以及相关政策的及时调整,这样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是大大降低了风险。
  来自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新业态带来场景的融合,学校应提高自身数字化能力,通过教育自身的数字化,赋能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数字化能力,才能够在新业态下成为生产大军,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者,从而实现学校、学生、老师及就业场景、工作场所、业态的连接。
对话三:迈向高阶的关键——机制创新
  当前,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建设,亟需一大批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应如何进行?四位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讨论。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罗琳首先发言,就对话主题,她谈到把人才培养融入到整个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技术成为创业建设当中的主力军,通过项目实施、项目论证、课程方面把学生和产业在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结合在一起进行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实践。
  中核集团核工业大学房山校区党总支书记章超用十八个字概括了中核集团核工业大学高端人才培养的方法,即:项目多、资金足、设施全、上手快,接地气,留得住。
  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申人升面对最近热议的微电子领域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同样总结了三个方面措施:第一,切实的做好产教融合;第二,就是做好学科交叉;第三,提高国际视野,做好合作开放。
  最后,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副主任胡华对如何以“新基建”为契机,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深化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的问题做了阐述。胡华提到:要持续深化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最关键是抓好培养方案。首先是明确学生的培养定位和目标;其次是从师资、课程、培养环节、论文等各个方面的梳理和规范。
结语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物。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四五在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已成必然趋势,此次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为类型教育及产教融合提供指引与导向作用。未来,我们将与行业共谋发展,共建美好明天。

首页 新闻财经科技时尚游戏娱乐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